“派红包”变“抢红包” 移动支付改写中国民俗
中新社北京2月19日电 (记者 彭大伟)“你在屏幕前被迷住,心甘情愿被这一切束缚,你早已习惯1和0安排的祝福。”上世纪90年代大陆流行歌曲《电子祝福》里的科幻式预言,在2015年除夕夜的中国终于成真:凌晨时分,上亿中国人围坐电视机前,不停挥动手机、狂点屏幕,盼望抢到“红包”。
作为中国人传统年俗的一部分,拜年时由长辈给晚辈派发红包,过去显得司空见惯。而2014年以来,随着手机移动支付日渐普及,微信、支付宝等主要支付服务供应商开始着手将红包“电子化”。
抢红包主要分三种方式:人们既可以选择摇一摇手机,随机获取微信在春晚期间派发的红包;亦可在微信群里“天女散花”,广发红包,抑或争抢好友给出的金额大小不一的红包;支付宝还推出了“口令红包”,需要“参透”发送者的一段口令才可获取红包。
以最火爆的微信为例,根据腾讯微信团队19日晚间发布的数据,2015年春晚共摇出5亿元(人民币,下同)红包。这期间,全球共有185个国家的用户创作了超过110亿次“摇一摇”抢红包动作。而抢红包的高峰出现在除夕夜22时34分,这一分钟里便有8.1亿次摇一摇互动。
“甩飞了是常事,哈哈。”网友“cecila”在朋友圈晒出一张自己iPhone手机屏幕碎裂的照片,屏幕上显示的正是“羊年春晚摇一摇”的界面。
而与一众好友抢红包更是一夜之间升级为“全民运动”,许多网民通宵达旦,熬夜抢红包。
以记者本人身处的一个人数超过200人的微信群为例,除夕当晚,群内不断有人发出红包,但总是在短短数秒内便被争抢一空。不少人发出“流泪”表情,望红包兴叹。
一些有着出手阔绰“土豪”在内的群更是热闹非凡。记者亲眼见到,一位做电子货币的年轻创业者在朋友圈不无炫耀地叹息:“当日最多发30000元!单次最多发5000元!一个红包只能装200元!这产品设计对土豪太残暴了。”
除了改写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年俗,业界人士更指出,今年红包一炮打响,电信运营商或是最大输家。相较往年春晚期间的热线电话、短信互动、新浪等互动抽奖形式,由于极大方便了用户分享快乐给亲友,微信在今年这场红包大战中几乎轻易拔得头筹。
针对罕见的全球华人同时对一个手机应用程序如痴如醉的景象,甚至有论者认为,中国互联网已正式进入“场景时代”。
“参加一个金融微信群,平时大家都管理上亿资金的,现在抢几块钱的红包像饿狼一样,实在想不通什么经济学原理可以解释这种行为啊。”美国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高级经济学家王健笑称,“大家都矜持点儿,都退后,让我抢几个行不?”
不过,电子红包红火的同时,亦有专家指出其可能存在法律等方面问题。
北京大学金融法研究中心博士李明指出,“电子红包”涉及所得税、安全隐患、沉淀资金及其利息归属等一系列法律问题,这意味着电子红包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成功的商业案例,也昭示着未来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机遇与风险”。(完)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