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单车即将公布C+轮融资:我们是跟滴滴打仗 不是ofo
继9月底1亿美元C轮融资消息之后,摩拜单车新一轮C+轮融资即将公布。《中国企业家》杂志独家获悉,摩拜单车C+轮融资近亿美元,总共十多家投资机构参投,估值大涨。之前的投资机构继续跟投,引入了一家很大的美元基金。
橙蓝军队vs小黄车,双方都在蓄势待发。
11日,ofo的小黄车已走出校园,进入中关村和上地。网友爆料称,摩拜“小蓝车”也已经在上海街头露出真容,采用普通自行车构造,比红色摩拜单车更加轻巧。摩拜方面人士向《中国企业家》证实,摩拜新车即将推出,肯定会安装GPS定位系统。
但监管者的介入是最令二者尴尬的。12日,摩拜和ofo被物业管理拖走的照片在网络流传。摩拜方面表示,类似的情况之前一直有,摩拜和一些园区沟通之后设立了一些推荐停车点。如果用户违停,摩拜会跟踪处罚。
共享单车这一新生事物看上去很美好,但如何应对种种变数?
熊猫资本是摩拜单车早期投资人,11日,熊猫资本合伙人李论接受了本刊专访。他表示,熊猫在摩拜身上赌的很大,动用全公司资源,帮助摩拜完成下一轮融资。以下是专访内容:
熊猫资本合伙人李论
CE:最近共享单车特别火,ofo决定从校内走向大众市场,小鸣单车、优拜单车也在摩拳擦掌,您如何分析这个行业的走向,三个月能决定行业的格局吗?
李论:摩拜把整个市场做火了之后,别的公司进来一起把没有满足的空间填上也挺好。我们一直不太同意,创业一定是要谁干掉谁。我们不太认为ofo是我们的竞争对手,虽然它一直盯着我们。滴滴投了ofo我们也不担心,因为我们认为滴滴能干的事情很有限。
我们现在已经是市场第一,打法应该专注于跑得更好更快,只要自己不犯错,最大敌人其实是自己。到现在这仗基本也就结束了,我们是跟滴滴打仗,不是跟ofo打仗。
CE:在这场竞争中,最关键的是什么?
李论:单车用户最关心的一点,在于离我最近的车在哪里。关键是投车量,最后是产能和规模经济的竞争。这个市场需求量太大了,上海自行车保有量在1800万-2000万之间,大概2人一辆。量已经很大了,但是共享单车领域想让用户很方便的用车,(还需要大量投入,)我们也想各种办法来拉产能。
这种竞争不是同质化的竞争。如果你自信产品能做的像苹果,即使之前的用户买的都是三星、华为,你也应该有信心逐步可以争夺用户。我们不担心,我们会按照自己的节奏,上产能,让产品服务更多用户,加快迭代,对于用户反馈的车有点重等问题,想办法克服,让骑行体验更好。
CE:摩拜和小鸣、优拜这些最新的创业公司相比,最大的护城河是什么?
李论:其实这些新进来的竞争者,它们的模式跟ofo比较类似。至今为止,这几家企业连锁的问题都没解决,比如ofo3.0版本的车,还是密码锁而非GPS锁。它们的模型跟我们不一样,我们完全是按照物联网的构思来做这件事,本质上是链接了车和人,它们的模式跟我们不太一样,都是用传统自行车,不是自己设计,自己生产的。
我们一台车寿命是按照5年设计的,ofo可能存续只有3个月,为了竞争,必须投大量的车,成为炮灰,其实是在产生垃圾。而且车连GPS都没有,坏了怎么回收?依靠人力搬运还是很有限,因为没有GPS很难定位,成本太高,不是未来先进的商业模型。
CE:摩拜和ofo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李论:ofo是一家运营驱动的公司,很像滴滴。我们其实是一家产品驱动的公司。虽然有点重,骑行体验有点糟糕。就像苹果,1、2、3代出来的时候,都不太好用。苹果产品真正让人惊艳,是4代的时候,所有人开始兴奋。产品本身有迭代过程,只要是好的产品,永远胜算在我手里。靠运营驱动、资本驱动的战争,速战速决,三个月内把规模涨完,但一个产品的竞争,随时给人以机会。
CE:ofo和其他共享单车的硬件也在不断升级,也可以改造成智能GPS锁。
李论:我相信殊途同归,大家都会往这个方向做,但总有一个时间窗口的问题。
CE:摩拜的产品定位从一开始就确定好了吗?
李论:早期摩拜也是普通自行车,去年年底开始坚定自己设计车、造车。那时候我们还没有投资它。其实那个阶段他们的压力很大,跟早期投资人分歧很大,融资不太顺利,大家都质疑模式怎么这么重。
摩拜COO胡玮炜非常有定见,是极客汽车创始人。她对很多事情想得很清楚。比如说,摩拜的核心基因到底是什么?到底要不要花大力气设计一款成本比较高的车?她把整个模型想明白了,就是要自己造车。伟大的创业者一定是想在别人前面,这是团队很厉害的地方。
CE:自己造车的模型是怎样推演的?
李论:他们一开始买了几百辆试投,然后在小规模的时候就建经济模型,推演几年以后车的数量、骑行次数、用户数量等等。他们发现,假设不一样,生命周期3个月跟5年相比,导出的结果也不一样。既然我要这个结果,从结果推导,应该输入的数据是50个月的车,应该造车。
后面的投资人都推演过这套模型。比如,C轮华平、高瓴、红杉都投了。华平投资做了大量市场调研,是一家非常科学和审慎的公司,建了一套模型,跟我们内部推演的非常接近。红杉投资close的那天,我正好在香港红杉办公室,跟沈南鹏聊天,聊到摩拜的将来,大家都看得明白,规划都差不太多。只是一开始大家很少逆向思考。
CE:根据用户的反馈,摩拜因为自重的问题不能骑太长时间,骑行范围只有3-5公里,有时候车锁不好打开。
李论:车再好骑,也不能骑5公里以上。冬天太冷了,风也大,夏天天()热,浑身大汗,北京就是冬夏两季,一定是3公里以内。
两周前,摩拜通信上有些问题。现在每次车锁扫码打开率超过90%。车不好找的确是个问题,GPS定位没有问题,主要是藏到小区里,不好找。在北京还会投放几十万台。
CE:投资这个项目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李论:我和摩拜CEO王晓峰(Davis)有一些共同的朋友,他还在Uber的时候我们认识的。跟Davis去年圣诞节见了一面,我问在干啥,语焉不详。过完年回来,我说想聊一聊,去完之后挺兴奋的。当时他们说能干成15亿美金的公司就很好了,我说如果成功,一定就是200亿美金的公司。当天离开他办公室,我骑车走的。
最让我觉得最兴奋的,是摩拜除了改变交通以外,能够改变人跟城市连接的方式。通过骑车发现生活周边有趣好玩的东西,可能是一家咖啡馆、花店、宠物店等。
但是当年看这个项目的时候,一开始我们内部有分歧,“资产那么重,能行吗?”但是这个团队说服了我们,玮炜对产品的理解能力、用户,Davis对运营的规划,对于未来发展的关键假设,太厉害了,每一步发展数据完全匹配假设,现在的发展情况只会比预测更好。
CE:现在的用户增长是什么情况?
李论:C轮融资结束,就很让我们惊喜。我们预测的爬坡期比实际长很多。
10月10日,摩拜在APP下载榜单上排第四,在滴滴、携程、艺龙之后。日新增用户非常猛,达到2000。地推团队一个都没有。摩拜不需要教育用户,车本身自带广告。产品越做越好,用户都会成为产品的一部分。车没有生命,但用户骑的时候,车就被赋予生命。
我们的用户数量现在已经绝对是第一。日骑行单量是ofo的3倍以上,用户量是2倍多。
用户量增长空间很大,但用户数量跟骑行数量比值让我们不满意,原因就是车少。从后台数据,我们发现,大量用户打开之后没有骑车,可能就是周边没车,打开次数和骑行次数之间的比例让我挺不安,说明数量少,需求旺盛,没有被满足。
CE:摩拜C轮融资的过程能不能还原一下?
李论:C轮融资太顺利了。TS(投资协议)拿到手软,所有人都想要更多额度,分不过来。我那几天电话被打爆,各位前辈们都在说想多要点。
红杉、华平、高瓴、愉悦资本、创新工场、贝塔斯曼、美团的王兴()也跟了。除了投资ofo的经纬,其他投资风向标机构都在我们这儿。C轮两周完成,款都打完了。
王兴个人参投了摩拜C轮,我们跟王兴也在学习打仗的经验。
CE:熊猫资本现在占的股权比重多大?
李论:我们是董事,第二大股东,百分之十几的股权。摩拜的股权结构很健康,摩拜团队持股超过50%,还是控股的。
CE:公司发展阶段大概是怎样的?
李论:今年年内肯定到10亿美金了,妥妥的独角兽。接下来用几年时间做到理想中的200亿美金,希望做到全球100个城市,1.5亿用户,日骑行1000万次。年内会启动海外计划,找到适合骑行的城市。
CE:目前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李论:现在产能问题最大,需要投放更多到市场上。未来还会在周边扩厂、扩产能。
CE:摩拜已经有成熟的盈利模式了吗?
李论:目前还没有想的特别清楚,赢利点很多,先做哪些还没定。可以根据日活做广告,另外本身骑车一次1块钱是有利润的。
河北网开通知乎机构账号了!你敢翻牌,我就敢答,在知乎等你。
推荐:关注“AI世代”微信号(tencentAI),回复“斯坦福”,可获取《斯坦福大学报告:2030年的人工智能与生活》报告下载链接。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