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克伯格:移动端创新是件冒险的事情
BI中文站 4月17日报道
在本月初一个阳光明媚的周五,笔者在Facebook公司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门罗帕克的总部采访了该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
在简短聊了自己参观美国斯坦福大学虚拟现实实验室的行程之后,扎克伯格解释说Facebook正在改变自己开发和发布应用程序的方式。
下面是笔者采访扎克伯格的内容:
问:可以谈一谈Facebook新推出的创意实验室吗?
答:在我们成长的桌面环境下,最重要的发展模式就是创办一个网站,然后在网站内设立各种功能,用以分享不同的内容。在我们刚开始进入移动环境中时,Facebook应用程序与桌面版比较类似。
但是,在移动端,人们的需求是不同的。它的关键是易于使用,以及让用户能够控制接受哪些信息。移动应用不大,因此创建单一功能的一流体验就显得很重要了。
因此,我们的创意实验室基本上是分解Facebook应用程序的功能。
问:但这不仅仅是将应用程序中已有的功能分解就行了。它还应该包括创造新的体验吧?这是不是说你们以前从没有过创新,而这种创意实验室将会让你们开始创新呢?
答:你会看到我们将一些产品打造成一流的体验。你还将会看到我们开始探索我们以前无暇顾及的新领域。
问:在过去几年中,你们推出了一些新的东西,如Home和Graph Search,结果效果均不理想。你们做的其他事情就是收购可能有用的创业公司,如Instagram和WhatsApp。你们准备创造足够多的新东西吗?你觉得Facebook的创新能力有多大?
答:我们认为,Graph Search是长期投资,至少需要五年时间才能够见到成效。迄今为止,我们已有了一些较大的突破。首先,我们能够基于Facebook的结构化联系进行搜索;其次,我们下一个目标就是进行帖子搜索。所有这一切都是在桌面环境下进行的,我们的最大挑战就是将其推广到移动端。对此,我们并不是很担心。我认为,真正的问题是,一旦帖子搜索功能生效,它在移动端到底能发挥多大作用?我想这是需要五年时间来完成的使命。我们必须从长计议。
至于Home,人们接受它的速度要比我们预想的慢很多。但是,这本身是一项冒险的事情。它完全不同于其他应用程序,如Paper或Messenger。对于那些应用程序,你只要安装并发现它有用,你就会继续回头使用它。但是,Home是一个锁定的屏幕,在你安装它后,它会变得非常活跃;如果它做了任何令你感觉不快的事情,你就可能会卸载它。
值得指出的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做的大多数新东西都不会对我们的业务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影响。Facebook的使用量是非常大的。人们花费在手机上的时间约有20%给了Facebook。从这个角度来说,Messenger或Paper可能表现极佳,但是它们对于我们的整体业务并无多大影响。
问:WhatsApp的用户群非常庞大,甚至大过了Facebook的Messenger。你之所以收购它,是因为你认为它将来有一天能够推动你的整体业务发展。所以,请跟我们谈一谈这一收购案,并说一说Facebook为何不能自己开发它。你担心Facebook做不到吗?
答:嗯,这里有很多事情需要说明。首先,Facebook Messenger实际上做得很成功。每天有超过100亿条信息流经Facebook的这个即时通讯产品。但是,我们发现即时通讯市场要比我们当初设想的要大,而且WhatsApp和Messenger的使用情境也跟我们当初想的不一样。Messenger更多的是用来与朋友聊天,而WhatsApp则是SMS的替代者。它们听起来似乎很相似,但是当你考虑到人们使用它们的细微差别时,你就会发现它们针对的是两个不同的大市场。
我希望让你知道我们做事有三个阶段。首先是Facebook应用程序。现在已有10多亿人在使用它,它已成为我们的主营业务。
其次是Instagram、WhatsApp、Messenger和Search。很多人都在使用它们,它们可能会成为Facebook的主营业务。但是,你需要等待至少三年时间才能看到结果。
最后是一些全新的事物,也就是我们从零开发出来的东西,如Home、Paper以及我们准备在创意实验室做的任何其他产品。也许经过三五年,这些产品将会发展到Instagram和Messenger现在所处的阶段。
因此,我们现在所做的是为人们准备一系列新的产品。如果你将处于不同阶段的产品进行比较,那么你就错了。它们现在处于不同的发展时期。
问:Instagram和WhatsApp不准备使用Facebook的品牌名。这样一来,有些应用程序就会不让用户联想到Facebook了。这就是Facebook未来发展的情况吗?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企业集团?
答:对于创意实验室和我们推出的所有体验,我们努力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探索与Facebook品牌没有关联的产品。有一些产品仍然会沿用Facebook的品牌名,但并非所有的产品都必须这样做,因为有些体验用其他品牌名更合适。我想,你会看到更多这样的情况出现。
问:我们发现有些应用程序实行了匿名制,有些应用程序如“阅后即焚”照片分享应用Snapchat则会让交流信息在几秒后消失。你对这些模式感兴趣吗?你预计Facebook会推行匿名制吗?
答:我不知道。我想私密交流的市场可能比人们想象的要大。你曾问我是否惊讶于WhatsApp和Messenger具有如此不同的使用情境。这同样适合私密交流。这是人们愿意做的事情,这也是市场上为何有这么多不同服务的原因。我想将来还会有更多这样的东西。
匿名制就不同了。我不是说它没有用,我只是觉得它太极端了。但我倾向于认为,所有这些交流是为了建立某种关系。你能够用各种不同的身份来建立关系。你能够用你的真实身份或者电话号码注册WhatsApp,用笔名注册Instagram。但是,在任何一种情形中,你不仅是在分享和消费内容,而且是在与别人建立关系和达成理解。这是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核心观点。因此,匿名制并不是我们将来考虑的首要问题。
问:可以问你一个私人的问题吗?你今年30岁了。而现在很多应用程序都是一些更年轻的用户在使用。在你创建Facebook的时候,你的年龄与使用Facebook的用户相当。现在,你的年龄已不允许你追捧像Snapchat这样的新潮应用程序了。你觉得自己与这些新潮应用程序的用户之间还有联系吗?
答:我不清楚是否有这样的规律:应用程序首先在某个年龄段的人群中流行,然后才变成适合任何年龄段的主流产品。Pinterest的早期用户并不是技术员,也不是年轻人,而是女性。
有些服务可能一开始全是年轻用户。早期Twitter的优势并不是年轻用户。现在最有趣的一家公司是特斯拉。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尝试打造电动汽车。他们发现,如果他们将其定位为高端产品,那么他们就能够打造出高质量的产品来。
实际上,在我创立Facebook以来的大多数时候,使用Facebook的大多数用户并不是我的同龄人。
但是,理解你服务的对象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随着你服务的用户增多,这个问题就变得越来越困难了。我们利用了很多非常严格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但是,如果你服务的用户数量达到了12亿,那么这个问题就变得十分棘手了。
我想,年龄方面的因素不是我最担心的东西。我的主要精力放在全球互联网组织Internet.org上,专注于联系每一个人。但是,我的生活与两年后接触互联网的人是迥然不同的。
我们做的一件事就是要求产品经理亲自到新兴市场国家去实地考察,了解正在接触互联网的人究竟怎么在使用它。他们了解到了很多有趣的情况。例如,人们经常会问,“它总要求我输入密码,但究竟什么是密码呢?”对我们来说,这确实令人感到惊讶。(乐学 编译)
【美国Business Insider作品(简称“作品”)的中文翻译权及中文版版权均归腾讯公司独家所有。未经腾讯公司授权许可,任何组织、机构或个人不得对作品进行中文翻译或对作品中文版本实施转载、摘编或其他任何形式的使用行为,违者腾讯公司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