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证券王禹媚:暴风火爆背后如何回归A股
河北网讯(徐安娜)5月9日,由经纬创投,真格基金,K2VC联手举办的“Chuang大会”在北京拉斐特城堡召开。华泰证券研究所董事总经理、首席分析师王禹媚作了“A股回归指南”的主旨演讲。
王禹媚:最近很多人问我暴风已经连续30个涨停,刺激了很多小伙伴要不要拆VIE回来?A股是不是人傻钱多速来?为什么要回A股?
最近我见到小伙伴他的条件比较符合回A股,我都让他回A股。我们对A股整个互联网的一些推荐。我的成名作是乐视网,当时从40亿开始推荐,后面我们推荐了东方财富。
最近有一篇文章在网上传的比较多,标题是《重购的三次方,我们迎来最好的时代》,就是讲中国当下面临的状况,我们认为是产业的重构正在倒逼资本的重构。
第一,A股当下到底有没有泡沫?这个泡沫对咱们在座的各位有没有用?第二,这个泡沫到底能持续多久?我先回答第一个问题,A股有没有泡沫?回答非常肯定,有。
暴风30个涨停一定程度上也与当下A股的相对畸形有关,后面刘总会讲怎么回来,会说到发行机制的改革。但现在我们包括新三板,包括创业板龙头公司炒到一千多亿以上。这让我们在美股,其实业务做的不错,普遍在20亿美金市值以下的公司非常不愤。
前天有一篇文章说,A股有哪公司,乐视网或其他,互联网公司市值达到多少,对标的公司在美国数据有多好,市值有多低,得出的个结论是A股SB很多,这边不理性。
我们理性想一想,背后他们有那么多钱去驱动,真的那么多人很傻吗,每个人是理性的,但是一群人极有可能是不理性的,真的是这样的吗?
我今天重点跟大家心平气和地看看这一轮A股互联网泡沫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也许理解了这轮泡沫的真正原因,大家才能想清楚是否要回来,以及回来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
我们认为这一轮泡沫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产业的重构正在倒逼资本的重构,资本的重构正在倒逼人心和估值模式的重构,这种估值模式的重构直接表现在股价上,表现在A股从2013年单边TMT的牛市上。
第一,产业的重构。靠什么?产业的重构本质上靠在座的各位。我们认为目前中国正面临着互联网对各行各业的整体的重塑,这种互联网+的热潮自上而下,在中国每一个环节我们在座的各位可能你们觉得这件事是天经地义的,但你们知道对中国实体经济的这些人,对大部分的投资人,他们之前没有那么深的感触。
而这种感触从2013年开始到2014年加速,到总结都说互联网+的时候,他们开始深刻感受了。大家也不要怕,A股的投资人好像非常简单粗暴,读不懂你们,我们对互联网的理解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A股的这些投资人,尤其是比较前沿的投资人对互联网的理解。
我们比美国比香港应该更懂你们。我们的理解是,互联网正从第一代走向第二代。
第一代互联网三个特征,起源于技术,供给创造需求。它是极客的世界,他们可以完成一个产业模式和资本,那会只有美元和VC愿意驱动。第三个特征是核心商业模式是流量变现,流量变广告或游戏这是大家理解比较多的,在流量变现的商业逻辑下,你推一步就得出了商业圣经叫赢家通吃原则。
只有赢家可以掌握流量的一定程度上的垄断,流量为王赢家通吃原则的指导下,大家开始挑标的。百度、腾讯、阿里都是一个领域里的流量绝对为王。
再往后挑,按照这个原则去挑标的,投电商在08年09年应该投当当,中间还有开心、人人,也曾一度在流量引领风骚。你投视频应该投优酷,包括之前在08年09年我们看好京东,曾经跟美资的投资人聊这个问题,他们认为,互联网流量为王的世界,这个规则是不通的。但我们不这么认为。为什么?
因为我认为互联网进入了第二代。第二代互联网我们对标有以下三大特征:
第一,它的起源不再是单纯的技术起源供给创造需求了,互联网变成了一个像水电煤一样的信息能量,重塑各行各业的关系。
为什么国内的投资人能理解这一点?我们曾经把传统的各个行业,中国本土传统的行业研究的很深入,我本人也看过家电行业,看过传统的消费行业,我明知道这类行业在中国的特色和它的痛点在哪里,互联网的第二代第一个特征变成水电煤。
第二个特征是,它的产业链拉长了。他整个产业链拉长了,混合型人才有可能会赢,商业模式不再是单纯的流量变现了。我们不会说,如乐视在A股没有遇到像优酷在美国,这个季度广告是否能变现。
这种问题在A股没有那么多人拷问他。大家看到你买了《后宫甄传》这部戏。它在本土市场可以得到比较大的认同,能符合他的战略方向发展,资本的配合。这是第二波互联网谁能赢,海外和国内观点不一。
第三个特征是,商业模式不再是流量变现。我们认为它的商业模式是往上升,云化,大数据化。美国你再大也干不掉美国银行,干不掉传统的那些金融机构。但在中国你会发现,已经威胁到原有的生存方式。
还有向下沉。一类是原有行业比较标准化,像手机,比如原来的家电,或零售这类行业标准化的零售行业,原有集中度比较高,标准化程度比较高,已经有一个“好孩子”,传统产业的“好孩子”把能标准化的环节标准了。
互联网带来的网络直销打破了渠道溢价,自媒体的一个社会化营销的方式打破了你不到央视打广告全国人民就不会知道你的方式。在这一类行业里我们认为它会重构个中国的标准化消费行业,会诞生超级巨无霸。
第二类O2O的公司是什么,我们给它起了一个名叫“新C行业”。大家平时用的比较多的医疗、洗车、汽车后服务、金融中小企业贷款,由于信息部对称,垄断,或各种各样的原因,有钱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互联网提供了这样一个方式,让你能把原来解决不了的痛点解决了。
所以,也有好多人说你看打车这种东西,在法国德国没有那么辛酸,P2P的贷款在海外也没有那么发达。我们原来有好多行业,背的包袱比较重,我们的互联网才有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中国的很多行业处于交错时空的竞争,一维的竞争,打隔壁家老王老李我还觉得比他强。二维的竞争互联网的角度已经切进来,当我们看到第二代互联网我们看到的是什么?
第一代互联网流量变现变广告,中国的广告一年广告主总支出5000亿左右市场规模,直接投放到媒介上3000亿,直接投放到互联网上的1165亿,另外就是变游戏。变游戏有多大?也就千百亿,我们看起来是一万亿到两万亿的空间,也许比其他传统行业增速高,但是它就这么大。
第二代互联网市场空间不一样了。国内本土投资人眼里我们看到的是互联网对各行各业的重塑,比如今年这个行业,它是几十万亿的空间,如我们对消费这个行业的革命,对零售这个行业的革命,每一个面临的都是几十万亿的空间。
所以在未来这三五年大家看到的是几十倍,甚至几百倍与第一代互联网所面临的一个市场空间,是个变量空间,这种技术级的变化会快速在三五年发展掉。所以大家看到了这样的空间,才会狂热地把钱往这个领域投,这是产业重构,大家认同中国会迎来继“人口红利”之后的“大数据红利”。
我这个观点被好多基金用在了发互联网基金的招募书里。我一直认为制造业的中心在德国,创新中心在美国,因为它特殊的阶段和发展历程有关。我们非常坚定地相信只要在一个和平的环境下,未来终极的体现中心一定是在中国。
因为没有哪个国家像咱们有这么多用户,不停地迭代。我们内部传一个笑话,美国与Facebook一同起来的社交平台很多,为什么Facebook发展快?因为Facebook创始人太太是华人,用过QQ,研究过腾讯。
请大家关注下几个数字。A股一天的总成交量大概是2万亿;香港是多少?大概是1500亿港币;美股、中概股替代那几个巨无霸,100亿美金以下的市值公司合起来的总成交量不敌乐视网一天的成交量。
这边A股有巨大的流量,你来了之后流量转化率只要符合你们的一部分,就可以把你弄起来的,他们那边流量不行,流量不行转化率怎么起的来呢,这是一个最直接的原因。
我跟大家解释这一轮的资本重构的逻辑。如果产业重构是大家能看到的,全民创业背后的逻辑是产业重构,资本重构带来的是一种良性的泡沫,这种良性的泡沫能刺激创新,这种良性泡沫能让我们今天有机会来游说这么多优秀的互联网公司真正地帮助整个经济在转型和发展的好的公司回到A股。
我说过去这十年,在A股炒股票,最坑爹的一句话是“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这句话好像没有太大的关系,其实本质上很直接,我经常跟他们讲你们不要去骂证监会,不要动不动就说证监会SB。人家高大上的投资机构人家懂得估值,只会给大龙头公司溢价。
中国A股的特点是什么?大票小票流动性都好,小票不是弹性更大吗?它享受的是弹性溢价。我们的IPO被阻着,我们是配额发行,我们是限制发行。
为什么不那么市场化?中国的发展是跳着发展的。美国的过程是我经济发展一定阶段,我企业要借钱需要银行,再发展需要券商了,再发展我有股市。咱们不是,1993年说要开放要发展,咱们不知道哪一棒接哪一棒,谁最适合跑谁跑的最快。
过去十年整个实体经济是以投资为拉动的,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投资房地产,房地产最核心,你一个房地产老板直接赚钱模式是什么样的,带动整个产业链。
他直接的模式搞定地方政府拿到地,搞定银行贷款,他赚到钱以后,他干的事情是什么,继续搞地方政府拿到两块地,继续搞到银行。稍微有点脑子的,就开始把组织结构标准化,就开始把商业模型开始延伸,把本地为核心的商业模式延伸到极致,我说这个集团的典型是什么,上一代的首富王健林。
大家注意关键词“上一代”,一定是上一代的首富。互联网带来了组织结构发生了本质变化,原来组织结构是金字塔,金字塔顶端的人有信息优势,通过信息优势他做出更优的决策,需要的是一个高执行力的团队,万达是一个军事化管理的团队。
现在是什么?金字塔顶端和底端获取的信息时差不会超过48小时。我说90后无所不能,他们信息获取能力极强,他们学习新事物能力比你快5倍,传统的金字塔企业一定要听话的愚民政策不适用了。
我们坚定地认为未来的组织结构就是大平台套小平台,以及在平台上生存的一个一个以合伙式模式。这样的一个背景发展过来大家可以理解这一轮资本的重构吗?房地产的生产模式包括万达这样的公司还可以继续工作吗?不行了,因为房价涨不动了。
过去一年,经常有人问我,三五年前你推荐的我看起来特别不靠谱的互联网公司现在很牛,我不听你的话非要到非洲买矿,他说我还有点钱能不能帮我找互联网投。
他们问我A股有哪些小伙伴投互联网投的好,我说短期一定会形成对互联网投资的泡沫。这是一种结构性的流动性驱动不再像以往的财政部放水了,而是传统这些产业资本对当下的焦虑和迷茫对未来新经济一定会发展起来的这种希望而驱动的,他们带第一步无法一下子达成这个多层次资本市场它的接收度。
我们的想法是,二级市场是第一站过去的一年里面,这个大半年里这个逻辑被演绎的太快,中国的小伙伴跟风的能力极强,反应速度极强,挣了很多钱,开始慢慢往PE挪。
这一场互联网革命我们认为人民币资金,一定会是主场,他们带来的体量不是几个美元原来基金能撑起来,这是对整个经济各行各业的一个重构。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能够给很多东西更高的一些估值。
A股可以带来两大好处: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乐视现在发手机,A股有三到四亿股民,股民是它的粉丝,股民觉得这个老板把所有的力量放在里面。他最近出手机,有一个大户在自己朋友圈发了一条微信,说谁帮我转发一次我送他一部手机。
他当天定了1000个,所以当米粉和乐视股粉比起来还是有区别的。2C的公司你相信我来A股巨大的广告,每天打两个涨你买,都不需要去央视打广告。
国内的这块给你凭资本的卡位,给你人才的卡位,给你资源的卡位,你去美国可以,你确定你特别牛逼,你的竞争对手永远干不过你,没问题可以去。
老美的投资人结构是这样的,国内80%是散户,20%是机构,机构和散户都是我们这群人来回给他们磨合。这个状况下,国内过去两三年掌握核心资金的这群人平均年龄跟我差不多大,为什么?因为过去这些年是熊市,它是结构性牛市,投TMT都是年轻人。
美国90%机构投资人平均年龄60后,有少量70后。老美他们只认一种商业模式,中国去美国的公司哪类公司卖的好,就是在美国有直接对标特别牛逼的公司。在中国不是那么回事,当年的人人这类公司,它这个商业模式我叫C2C商业模式,即Copy to China,这类公司去美国没问题。
但有一类公司只有本土的人理解你,比如你是通过互联网去打破渠道的信息不对称;你是通过互联网去打破品牌这一类营销的溢价;你去解决中国特有的痛点。老美不理解这类公司,如YY,奇虎在美国上市,你只有用自己亮丽的业绩证明自己。
我讲最后一个问题。前两天乐视和东方财富进身前五大互联网公司市值这一轮浪潮能支撑到咱们回来吗?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从我的角度来讲,我把互联网的投资分成三阶段,中期和长期一定是好的。
只要你相信中国,我坚定认为这一轮中国经济的转型本质上它是靠资本和创新的,谁为万众创业买单,肯定靠资本中介的资源配置作用流到新经济行业里面。转化率有10%或20%就可以培养出不错的公司。财富效应太厉害了,爱奇艺过去现在比他当年老板的老板还有钱。这是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很多人问我估值问题。当下A股大量的互联网公司有,PE基本没有,大量都是PS,PS也没有的,就是用户,按试胆率。你做电商领域,你做母婴领域看的是大领域,他认为你有机会把所有人都干掉,你占了多少份额,给你一个估值希望。
没有完全达成预期的情况下,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A股很容易踩踏,现在正在完成由散户向主动的机构投资转型的过程,但这需要一个过程。未来应该会越来越专业,所以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我们认为一定会进入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有很多A股的投资人经常问我,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在这个情况下你会发现当到了600亿以上的公司他们非常的认真和审慎第二阶段这些龙头公司你会发现倒不下来。
A股大妈都在,他们的逻辑是买低价股,股价在10块以下,南车北车为什么暴涨,低价,符合大妈的审美和匹配。这种情况下就会起来了,第二阶段会慢慢回归理性。
好公司在第二阶段还会继续受到热膨,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是来回波动的,这个波动我们认为到什么时候,有可能会到2017年、2018年,产业逐步明朗了,资本逐步明朗了,到2018年以后也许我们认为它不是就没了,它会结束这一轮这么波澜壮阔的变化。
恨不得每半个月整个信息就得重更新一次,制度的改革,产业的改革,资本的改革是叠加在一起的。在这样的过程中,到2017年,可能会到雌雄的状态,现在的状态像现在的美国市场,也不会一哄而上。
互联网公司估值高,有泡沫,但不会像美国2000年互联网泡沫那样。互联网只是一个技术变现的历程和方式。现在它是一个模式的创新,所以我们认为这一波来的都是“坏孩子”,光脚不怕穿鞋的,在大家眼里看来A股是洪水猛兽,资本结构比较鱼龙混杂。
但是“坏孩子”们长这么大把你们“好孩子”吸引回来,好孩子吸引回来资本就回归了它的本原,开始真正促进伟大的企业成长,促进整个社会效率的提升,这样我们才能迎来更好的时代!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